【www.bb-01.com--藝術高考】
故事素材及話題:“笑聲來自勤奮”“學習成就天才”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于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所有的舊書攤也未如愿。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時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18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10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侯寶林正是憑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才成為一代相聲藝術宗師的。
分析:語言大師侯寶林以他的行動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要勤奮好學,二要持之以恒。
話題:“笑聲來自勤奮”“學習成就天才”
故事素材及話題:“最重的金牌”“精神無價”
在奧運會上連奪3塊金牌的李寧是帶傷參加比賽的。1984年5月,嚴重的傷痛使他放棄了在南昌舉行的全國體操賽。奧運會臨近,傷痛稍有好轉,他就參加訓練,去洛杉磯后,有一天做雙杠后滾翻直倒立拉臂時,一使勁,胸肌拉傷了,肩背也受傷,痛得他痙攣抽搐,攥緊拳頭??伤m著教練,暗暗發誓:“拼吧,就是比賽后肩膀斷了,我也認了!”就這樣,李寧不僅靠他的體力、技術,還靠他的堅強意志奪得了3塊金牌。
分析:金牌是重要的,比金牌更重要的是精神。體育場上最感動人們的,就是這種拼搏精神。
話題:“最重的金牌”“精神無價”
故事素材及話題:“遺愿”“愛國——永恒的話題”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
肖邦輾轉于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墒?,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愿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分析:葉落歸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對祖國的眷念,是每一個愛國者的共同期望。
話題:“遺愿”“愛國——永恒的話題”
故事素材及話題:“成功的因素”“愛國心”
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1950年沖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回到祖國,決心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么歸心似箭,他說:“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庇腥藛査?,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火箭導彈能行嗎?他的回答是:“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錢學森的誓言最終實現了,中國衛星上天了,洲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載人航天事業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分析: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顆愛國心,是不可能成就偉大事業的。
話題:“成功的因素”“愛國心”
故事素材及話題:“信念與尊嚴”“永不屈服”“骨氣”
老革命家陳少敏一生正直?!拔母铩逼陂g,在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表決永遠開除劉少奇黨籍的決議草案時,陳少敏堅決不舉手。會后,康生惡狠狠地質問她為什么不舉手,她義正辭嚴地回答:“這是我的權利!”后來她被下放到河南羅山縣,受盡折磨。她堅定地說:“不要犯軟骨病,要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對群眾、對國家、對黨負責到底?!?br />
分析:堅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堅持了做人的尊嚴,堅持的真理,也就是維護了個人和民族的尊嚴。
話題:“信念與尊嚴”“永不屈服”“骨氣”
故事素材及話題:“理想與成才”“奇跡的誕生”
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少年時就立志要在數學上有所作為,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進行演算,光計算過的稿紙,就整整裝了幾麻袋,終于初步論證了這一猜想,創造了歐洲人用計算機都沒能做到的奇跡。
分析:對事業的追求通常來源于理想以及對事業的信念和拼搏。
話題:“理想與成才”“奇跡的誕生”
故事素材及話題:“治學貴在勤奮”“癡”
李清照夫婦二人勤儉度日,常典當衣物,“取豐千錢”,買來一些碑文古跡,回家研習,且全身心投入。她給自己立下規矩: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綢衣,更不置辦貴重飾物。有時她在街市上碰見珍貴史料,寧肯脫掉身上的衣服典當,也要買回。
分析:李清照夫婦為世人所稱頌,流芳百世,這與其對治學的不斷追求分不開的。
話題:“治學貴在勤奮”“癡”
故事素材及話題:“氣節”“忠貞”
元兵南進,南宋文武官員擁著11歲的端宗皇帝退到廣州海面。不久,端宗受驚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大學士陸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還能中興,現在百官都在,兵有數萬,如果天不絕宋,豈有不能成功之理!”在他的堅持下,宋軍繼續與元軍作戰。逃亡朝廷最后以崖山作根據地,在糧食斷絕多日之后,元兵發起猛攻,終于打進崖山。為了不做俘虜,陸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進海里,壯烈殉國。
分析:陸秀夫能做出以身殉國的舉動,原因只有一個:忠貞愛國。
話題:“氣節”“忠貞”
故事素材及話題:“心靈的維護”“追求完美人生”
《元史》載,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你為何不摘梨呢?”
許衡道:“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紛亂,管他誰的梨?它已沒有主人了?!痹S衡說:“梨雖無主,但我心有主?!?br />
分析:心靈需要自我維護。純潔的心靈是智者所追求的,心靈有了污點,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話題:“心靈的維護”“追求完美人生”
故事素材及話題:“愛國”“視死如歸”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黃海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一直沖殺在前。后在日艦圍攻下,“致遠”艦多處受傷,船身傾斜。鄧世昌對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雖死,而海軍聲威弗替,是即所以報國也!”他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第一游擊艦隊旗艦“吉野”號,決意與敵同歸于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拼命逃竄,并向“致遠”艦連連發射魚雷,“致遠”艦躲過一條泡沫飛濺的魚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魚雷所擊中而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后,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并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于海,義也,何求生為!”他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沉沒于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余人一同壯烈殉國。
分析:“慷慨赴國難,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來表忠心,其愛國之志,蒼天可鑒!
話題:“愛國”“視死如歸”
故事素材及話題:“誠信”“執著”
19XX年的“三二九”廣州起義,是一次極其悲壯的起義。起義部署工作時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原計劃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義軍,到了起義的當天只剩下了黃興帶領的一百多人,勢單力薄的黃興毅然打響了起義的槍聲。這是一場明知道要失敗而為之的起義,黃興率領著這一百多人與百倍于他們的清軍展開了破釜沉舟的決死斗爭,起義勇士幾乎全部遇難。黃興何以要飛蛾撲火?因為他要給為此次起義捐款的華僑一個答復,他不能讓起義流產,他更要給全國沉睡的人民敲響警世鐘,喚醒人民推翻滿清?!笆纳硐仁孔?,努力殺賊,書以此當絕筆?!边@就是黃興當年寫下的遺書,一封寄給了孫中山,一封寄給了為此次起義募捐的南洋華僑。
分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時是任性,偏執,但有時卻是一份不知前途卻要義無反顧的執著。它折射出一種壯懷激烈的悲劇精神和美學原則。
話題:“誠信”“執著”
故事素材及話題:“心中的豐碑”“祖國的呼喚”
1955年,李宗仁在美國公開提出反對“臺灣托管”和“臺灣獨立”,主張國共再度和談,由中國人自己解決中國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下,李宗仁沖破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干擾,擺脫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暗殺,毅然返回祖國,他聲明:“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后,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并欲對一切有關愛國反帝事業有所貢獻?!彼€希望留在臺灣的國民黨人,凜于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為完成國家最后統一做出貢獻。
分析:為了祖國的和平統一,李宗仁先生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義,將永遠激勵著為統一大業而奮斗的人們。
話題:“心中的豐碑”“祖國的呼喚”
故事素材及話題:“信念”“忠貞”
1928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中共湖北省委委員夏明翰不幸被捕,敵人百般摧殘他,他毫不屈服。反動派使出了最后一招,宣布對他“就地處決”。夏明翰要來一張紙,寫下一首正氣凜然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毕拿骱矇蚜覡奚鼤r,年僅28歲。
分析:夏明翰誓死不屈的壯舉,是什么支撐著他呢?那就是對黨的忠貞和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
話題:“信念”“忠貞”